本棋变现变之想到的资的蜕暗藏从技造芯路局术狂商业
最近科技圈都在疯传OpenAI要自主研发AI芯片的消息。说实话,这个消息并不让我感到意外——作为长期关注AI行业的观察者,我早就注意到Sam Altman在多个场合抱怨过算力吃紧的问题。看看现在市场上英伟达高端显卡一卡难求的现状,这简直是整个AI行业都在经历的"算力焦虑"。 不过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OpenAI直接下场造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芯片研发可是个烧钱又费时的苦差事,光是流片成本就能让初创公司望而却步。更靠谱的做法是像科技巨头们常做的那样——直接收购成熟的AI芯片公司。事实上,OpenAI早就开始在芯片领域布局了。 记得去年OpenAI Startup Fund就砸下15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叫Atomic Semi的初创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来头不小,都是芯片界的"老炮儿"。说实话,这种投资风格很Sam Altman——既不吝于下注,但金额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说到OpenAI的成长轨迹,简直就是一部"理想主义向现实低头"的教科书。最初马斯克等人资助时,它还是个纯公益组织。但现实很快打脸——AI研发烧钱的速度简直比印钞机还快。我清楚地记得2019年那场改制风波,Sam Altman力排众议引入商业资本,为此还闹出过核心团队出走的风波。 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堪称神来之笔。微软的10亿美金只是开始,后来近百亿美元的融资直接把OpenAI送上全球最高估值独角兽的宝座。有趣的是,他们设置了"盈利天花板"机制——投资者最多只能赚回100倍本金,超过部分全部归非营利部门。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活脱脱就是Sam Altman式的商业智慧。 深入分析OpenAI的投资策略后,我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首先,他们从不碰AGI项目,而是专注AI应用领域。这招很高明——既避免了潜在的竞争,又能完善自己的技术生态。据我统计,他们的投资组合里有做AIGC工具的,有搞行业解决方案的,甚至还有做人形机器人的。 其次,这些项目大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就拿Atomic Semi来说,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旦成功,回报将相当可观。这不免让我想起谷歌早期的投资策略——用"散弹枪"打法广撒网,只要命中一两个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最近业内流传OpenAI要在下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降本方案。这并不意外——ChatGPT虽然名声响亮,但流量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作为一个经常使用各类AI产品的专业人士,我明显感觉到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缩小。 自研芯片也好,投资生态也罢,本质上都是在为ChatGPT构建更深的护城河。这种"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策略,让我想起了苹果打造App Store生态的往事。或许在Sam Altman的蓝图中,ChatGPT终将成为AI时代的"超级入口"。 站在2023年的节点回望,OpenAI的蜕变令人感慨。从理想主义的非营利组织,到估值近千亿的商业巨兽,再到如今布局芯片、构建生态的产业玩家,这家公司的每一次转身都精准踩中了时代的脉搏。在这个算力为王的AI时代,谁能掌握核心硬件,谁就能赢得未来的话语权。芯片困局:自研还是并购?
从理想主义到商业帝国
投资布局:构建生态护城河
降本增效:ChatGPT的突围之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数字货币交易分享:两单操作盈利7000美元实战心得
- 比特币多签钱包:独行侠还是找帮手?这是个问题
- 市场如期突破3万大关,后市还能走多远?
- 比特币冲破29000美元:牛市即将重启?
- 市场惊魂:加密货币暴跌背后的真相与机遇
- 康桥医疗再获重磅投资:中东主权基金押注中国生物医药基建
- 谁在操纵比特币?35,000美元真相大起底
- 比特币ATM遭遇寒冬:7000台设备消失的背后
- 数字货币大战:各国央行如何应对私人支付巨头的挑战?
- SocialFi新秀TOMO与New Bitcoin City的安全陷阱:投资者不可不知的暗流
- Web3融资周报:风口上的1.61亿美元资本狂欢
- 2023年10月20日区块链晨报:行业关键事件全景解读
- 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
- BTG和BTC的区别:一场关于比特币表亲的有趣探讨
- 以太坊震荡行情观察:黎明前的黑暗还是继续探底?
- 当北京遇见香港:两座城市的Web3革命之路
- 以太坊十周年:一场属于加密世界的成人礼
- 财富管理新蓝海:30万亿市场中加密资产的机遇与挑战
- 以太坊破万不是梦?一个老韭菜的深度思考
- 比特币以太坊酝酿突破,这个位置上车正合适!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