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为何而却密世对加道出残酷真相机构界望
在奥斯汀Permissionless大会上,Fireblocks掌门人Michael Shaulov给那些整天幻想大企业会拥抱区块链的狂热分子泼了盆冷水。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完全理解他的观点——现实确实比理想骨感得多。 Shaulov犀利地指出:"加密原生群体只是他们想开发的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那些在Twitter上疯狂@大企业的区块链爱好者,他们可能没意识到,真正的商业挑战在于说服那些连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分不清的传统企业。 还记得Meta(原Facebook)那个夭折的Diem项目吗?这个曾用名Libra的稳定币计划就是大企业在加密领域栽跟头的典型案例。但更令人深思的是,根据Coinbase的调研数据,虽然超过半数的财富100强企业都有Web3布局计划,但真正落地的却不足50家。这个数字差距大得惊人,简直就像健身房的年卡会员和实际锻炼人数的对比。 为什么大企业这么谨慎?Shaulov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个致命障碍。首先是监管迷雾,全球各地对加密资产的合规要求就像一盘散沙。想象一下,一个跨国企业要在50个不同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每个地方的政策都像开盲盒,这谁受得了? 其次是会计处理的噩梦。"如果你持有ETH来支付gas费,这笔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算什么呢?"Shaulov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和一位CFO的对话,他当时对着加密资产会计处理指南的表情,活像在看高等数学教材。 最后是永远绕不开的安全问题。去年我亲眼见证了几起交易所被盗事件后,完全理解为什么传统企业对托管数字资产如此战战兢兢。就像Shaulov说的,对大型机构而言,一次安全漏洞可能就意味着数十年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 说到底,加密世界要真正"出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需要解决这些接地气的商业难题。毕竟,要让大象跳舞,先得把舞池的地板加固才行。加密货币的"出圈"困局
三座大山:监管、会计、安全
安全焦虑挥之不去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跨链桥风云再起:谁在Multichain停运后称霸市场?
- Web3日报:LayerZero登陆OpBNB,生态版图再扩张
- RWA的6个残酷真相:一位从业者的掏心窝分享
- 以太坊的逆袭之路:从ETF冷遇到L2突围
- 8月20日加密货币市场复盘:白天空单策略大获全胜,晚间抄底机会出现?
- 美联储的数字游戏:我们都被耍了吗?
- 徐汇法院最新判例为比特币理财纠纷指明新方向
- 莱特币面临关键抉择:60美元保卫战还是新一轮暴涨?
- 香港稳定币市场爆发在即:谁能拔得头筹?
-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200天:历史会重演吗?
- 当音乐遇上区块链:玩转Web3音乐新世界
- 社交经济正在改写加密世界规则:QKEx独创交易所+社区新玩法
- 比特币市场警报:警惕死亡交叉背后的深层信号
- DeFi隐私困境:当理想照不进现实的尴尬处境
- ETX GLOBAL重磅推出创新治理体系,通证经济模型正式亮相!
- Web3时代的金融革命:MixTrust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生活?
- 比特币多单700点盈利狂欢!老司机带你复盘精彩行情
- 香港迎来Web3盛宴:Vitalik Buterin领衔的首届ETH Hong Kong即将开幕
- 解密全同态加密:从GSW系统构建谈起
- 徐汇法院最新判例为比特币理财纠纷指明新方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