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的印还能狂飙钞机i界继续
说实话,在加密货币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能像MakerDAO这样持续稳定赚钱的项目真的不多见。作为一个从2018年就开始关注DeFi的老韭菜,我亲眼见证了这个"老牌"项目如何在熊市中依然保持盈利能力的惊人表现。 想象一下,你手上有一些以太坊,但暂时不想卖掉。这时候MakerDAO就像是一个24小时营业的当铺——你把ETH存进去作为抵押,就能立刻获得稳定币DAI。这种玩法在2020年DeFi之夏时简直火到不行,我当时就用这个功能在ETH价格上涨时保住了仓位,同时还能拿到资金做其他投资。 DAI这个稳定币可不简单,它不仅是去中心化稳定币中的"老大哥",更妙的是还能用来支付以太坊的gas费。记得去年帮一个朋友进入Web3世界时,我就教他用DAI来支付第一笔交易,完全避开了兑换ETH的麻烦步骤。 不过说实话,最近MakerDAO的数据让我这个老粉也有点揪心。45亿美元的总锁仓量(TVL)看起来不少,但要知道这可是从2021年巅峰时期暴跌了78%!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寒冬时的场景。但有趣的是,即便这样它依然稳坐DeFi协议第四把交椅,上个月还创造了1070万美元收入——换算成年化1.3亿美元,这盈利能力在圈内能排到第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MKR代币其实肩负着双重责任。除了常见的治理功能外,它更像是系统的"安全气囊"——当系统出现坏账时,就会增发MKR来填补窟窿。这种设计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银行的紧急融资,只不过这里是用代码自动执行。 目前MKR的流通量约90万枚,最大供应量锁定在100万枚。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投资者,我特别欣赏这种有上限的设计,毕竟在加密货币世界,无限增发的项目最后往往都变成了"割韭菜"机器。 MakerDAO现在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Liquity和Lybra这些后起之秀正在蚕食CDP市场,而Curve和AAVE推出的稳定币也让DAI不再一枝独秀。记得去年参加DeFi会议时,就听到很多开发者讨论这些新项目提供的更高资本效率。 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的DeFi参与者,我认为MakerDAO的护城河依然坚固。首先,它的审计阵容堪称豪华——Trail of Bits、PeckShield这些顶级安全团队都给它背书。其次,即将推出的SubDAO和Spark Protocol等创新让我看到了新的增长点。 最让我兴奋的是那个5%年利率的DSR(DAI储蓄率)。在传统银行利率低迷的当下,这个收益率简直不要太诱人。我最近就把部分稳定币资产转了进去,比放在银行强多了! MakerDAO就像DeFi界的"百年老店",虽然在创新速度上可能比不上一些新锐项目,但它的稳健性和盈利能力依然是行业标杆。不过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我也会持续关注它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MakerDAO的核心玩法
令人担忧的数据背后
MKR代币的双重使命
竞争对手环伺
为什么我依然看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特币ETF或将引爆千亿美金市场?华尔街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
- 当美元疯狂起舞:加密货币的寒冬何时结束?
- 解密Brine.Fi:一家让Pantera掏出1650万美元的DEX有何过人之处?
- 加密巨头们正在抄底!这三大山寨币或将迎来春天
- VTHO:区块链世界的隐形燃料,你不可不知的能源革命
- 维卡币惊天骗局:涉案律师难逃法网,4亿美元洗钱案尘埃落定
- Gensyn:Web3与AI碰撞出的下一个万亿机遇
- 比特币:一场惊心动魄的财富冒险
- 李隆手记:9.26比特币以太坊实战解析
- 新西兰加密监管破冰:一份值得深思的行业体检报告
- 深夜暴跌!我们的空单策略大获全胜
- Starknet:以太坊Layer2赛道的新贵,能否改写区块链未来格局?
- 比特币站在十字路口: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 DeFi借贷市场变革:从1.0到4.0的进化之路
- JPEX惊天骗局:当虚拟货币变成真实噩梦
- RWA赛道: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投资风口
- 链上现实:重新定义数字世界的可能性边界
- 市场风暴前夕:黄金与比特币为何成为投资者最后的港湾?
- 探索TON生态:从加密钱包到NFT市场的未来图景
- 重磅!HashKey DX携手IOST共同开拓日本Web3新蓝海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