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当R多少遇上一游戏坑场华藏着非法丽的集资数字
最近在Web3圈子里,RWA(现实资产代币化)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看着那些把房地产、债权、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 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当时央行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如今6年过去了,类似的戏码又在RWA这个新概念下重演。有趣的是,虽然香港在2025年就要推出RWA的监管框架,但在内地,我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 非法集资这事儿,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是"无照经营",第二是"广而告之",第三是"稳赚不赔",第四是"殃及池鱼"。而真正的RWA项目,应该是资产数字化后的风险定价游戏,跟非法集资那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最近有个做房地产RWA的朋友来找我咨询,我就给他支了几招: 首先,千万别像发传单似的到处拉人投资。要设置门槛,像私募基金那样,只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开放。其次,别学那些P2P平台天天喊"保本保息",投资人又不傻,现在谁还信这个?最后,资金用途必须明明白白,就像公司发债搞基建那样,每一分钱都要能说明去向。 去年有个投资者跟我诉苦,说投了个号称年化30%的RWA项目,结果血本无归。我告诉他,这种教训其实可以避免: 首先,要像查户口似的把项目资产查个底朝天。房产证、股权证明这些都得看原件,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糊弄过去的。其次,牌照资质这些"身份证"一定要查清楚,就像你买基金要看公募牌照一个道理。最后,对那些"拉人头"返利、限制提现的项目,赶紧跑,头都别回。 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天花乱坠的RWA项目宣传,我都忍不住想起2008年的次贷危机。当时不也是把一堆垃圾资产包装得光鲜亮丽吗?技术可以创新,但金融的本质规律永远不会变。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泡沫的老兵,我想说:RWA确实是个有趣的方向,但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是难免的。在这个监管还在摸索、成功案例寥寥的阶段,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观其变。 记住,在金融市场上,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那些听起来太美好的故事。当有人跟你说"这次不一样"的时候,往往就是最该警惕的时候。一、RWA与非法集资: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
二、项目方如何避免踩雷?
三、投资人怎么守住钱袋子?
四、写在最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8.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
- 重磅!Linea Voyager XP空投细则终于落地,教你如何赚足10倍收益
- 揭开加密货币牛市的真相:技术升级真的那么重要吗?
- 区块链新风向:火车头项目正在颠覆传统投资模式
- 10.22币市观察:BTC和ETH关键点位解析
- 比特币ETF热潮: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投资革命
- 香港金融新棋局:现货加密ETF能否成为巩固金融地位的关键一招?
- Web3游戏10月观察:热闹表象下的用户困境
- 以太坊PoS转型周年记:15亿美元ETH蒸发背后的经济奇迹
- GAS暴涨的背后:一场令人窒息的数字货币狂飙
- 比特币新纪元:BRC-100协议如何点燃区块链革命
- 从DOGE赌徒到山寨币猎手:Glauber的疯狂投资之旅
- 市场观察:比特币多头强势,投资者需警惕盲目做空
- MOBOX回购机制重大升级:一场生态治理的华丽转身
- 让Web3体验丝般顺滑:我的游戏化入门实践心得
- 比特币重回上升通道:这次真能冲击37000美元大关吗?
- 以太坊转型之路: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生态变革
- Solana的救星来了?Neon EVM能否重振这条受伤的公链
- 当行情看似上涨,其实暗藏玄机
- 4.7亿美元以太坊沉睡8年之谜:银行大佬居然佛系丢了密钥?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