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投位资密货对话的加一眼中资人资新趋势深度深投
最近,我收听了Anthony Pompliano与VanEck数字资产研究主管Mattew Sigel的精彩对话。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投资者,不得不说这次访谈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他们聊到的NODE ETF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5月才推出,不到四个月收益率就达到28-30%,这个数字是比特币的两倍,更是把标普500甩在了后面。 Sigel分享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很多加密股票产品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总是在市场顶部时被高杠杆资产吸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这让我想起2021年那波狂热时期,多少人追高那些"十倍股",最后血本无归。 NODE ETF采用了一种很聪明的"杠铃策略":三分之一投向纯加密股票,三分之一布局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剩下三分之一配置公用事业、能源等低波动性板块。这种组合就像是在投资组合里装了个"减震器",在市场波动时特别管用。据Sigel透露,他们实际跟踪的公司超过150家,涵盖从Coinbase这样的交易平台到电力供应商的全产业链。 谈到具体投资标的时,Sigel特别提到了电力公司这个有趣的切入点。比如日本的TEPCO,这家曾经市值300亿美元的公司现在跌到了60亿,但如果日本政府真的考虑用核电重启来支持比特币挖矿,这种"困境反转"的机会就很有看头。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法国的EDF,这家电力巨头已经开始涉足比特币挖矿。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很多矿企都在把部分算力转向AI训练,这种"混合算力"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Solaris SEI这样的数据中心设备供应商会被纳入投资组合。 Sigel在访谈中反复强调杠杆风险,这点我深有体会。还记得当年那些高杠杆的"数字资产Treasury公司"吗?在市场下行时,它们往往最先崩盘。NODE ETF对MicroStrategy的处理就很谨慎——虽然看好,但持仓比例控制在3%以下,远低于行业指数的10%配置。 这提醒我们:在加密市场,控制仓位规模比选股更重要。一个80%-90%波动率的资产,稍微重仓就可能让整个组合陷入被动。 谈到SEC最近关于质押不属于证券的决定,Sigel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Solana ETF可能会在今年秋天推出。这让我想起2017年以太坊的ICO热潮,当时谁能想到几年后会有ETF? 但质押的收益其实被很多人高估了。Sigel算了一笔账:很多山寨币的高质押收益只是为了抵消通胀,实际回报可能接近于零。这个观点很值得玩味——我们是否过度关注表面收益率,而忽略了真实的购买力变化? 关于比特币的四年周期,Sigel认为会持续但会更温和。这个判断很中肯——ETF的持续流入确实在改变游戏规则,但人性不变,贪婪与恐惧的循环依然存在。 他分享的两个顶部指标很有意思:一是资金费率持续高企,二是"前妻突然发短信问以太坊"。后者虽然是个玩笑,但确实反映了市场情绪往往在最不可能的人群中蔓延时,就是该警惕的时候了。 听完这期播客,我最大的感受是:加密投资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机构化、专业化。像NODE ETF这样的产品,通过多元化配置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正在为投资者提供一条相对稳健的参与路径。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市场里,保持独立思考永远是最重要的。逆向思维的投资组合构建
挖矿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杠杆是把双刃剑
监管新动向的启示
比特币周期的未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特币短线交易观察:抓住这一小时的关键窗口
- 山寨币狂欢:比特币大涨背后的CAKE、EGLD和IMX抢钱行情
- 2024年加密市场的3个关键机会:一个投资老兵的观察
- 波卡Q3深度复盘:开发者狂欢季中的生态新突破
- 当VISA拥抱稳定币:一场支付革命的悄然来临
- 天上掉馅饼?解密加密货币空投的那些事儿
- 11.2行情观察:市场横盘后选择向上突破,空头还有机会吗?
- 比特币变盘在即?老司机教你用技术指标把握最佳买点
- 加密货币市场异动:当比特币冲高时,我们该期待什么?
- 比特币为何如此坚挺?看完这些疯狂贬值的法币你就懂了
- 11.3比特币行情回顾:精准预判背后的交易智慧
- 加密市场凛冬之下:做市商们的生存现状与突围之路
- 加密世界早报:巨头动作频频,市场酝酿新变局
- 区块链教育变革者:OASIS如何重塑金融人才培养新格局
- 铭文资产:一场静悄悄的数字革命
- 数字人民币如何重塑香港金融版图?狄刚揭秘未来走向
- Web3的未来: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
- Solana的黑历史与未来展望:2025年价格几何?
- BRC20与Taproot Assets:一场关于比特币生态未来的思想交锋
- 11月3日市场观察:警惕比特币短期回调信号
- 搜索
-